【学风建设】我校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坚持系统观念,努力构建大学风建设格局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全国、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学习校内先进学院、其他先进高校经验做法,注重专业学生特色培养。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方法论加强学风建设,探索“一三五”工作法,构建大学风建设格局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持续发力坚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这一个关键持续发力,善作善成。重点围绕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开展学风建设,将学生“教育”方面的工作任务逐项研究落实,做到重在日常建设,久久为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将学风建设与评估工作有机融合,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生工作目录二、坚持三用态度推动三全育人以“三用”态度引领三全育人工作。用心谋划工作,用身边人积极事感化学生;用情推动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学生之所想,用学生的话言说感情事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出谋划策;用力做好工作,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要尽全力落实落细。

学院领导讲解身边优秀同学事迹以教与学两个重点环节为问题导向推动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坚持以优良的教风带动积极的学风,以向上的学风促动扎实的教风,教与学协同发展,同频共振。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带着问题参加教学例会,带着问题开好学生工作例会,带着问题开好班会。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研考公等学业评定及人才全面发展为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主线,从注重“教得好”转向“学得好”“发展好”,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带着问题开学生工作会议以“四有”好老师标准提升三全育人过硬本领。通过加强教学环节质量建设,努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升”质量闭环管理和质量文化。通过专业间互查互评互建互助互改,促进教师自觉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本领;促进学生更加关注学习成效,增强学习动力,构建教学质量“自查、自纠”循环发展提高的机制,形成“自觉、自省、自律”的质量文化,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提供内生动力。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切实落实在一切教育活动中。

分管教学副院长团队获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三、培养五术目标带动五育并举以培养“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新医科、新文科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带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课赛融合”提升学风质量,通过党建支撑、思政拓源、专业助力、服务学校、社会参与等形式形成系统学风建设格局。加强道术、仁术(德育)建设。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德育建设,将课程思政、人文素养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有形有感的提升德育水平。

组织师生党员参观阿1社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加强学术、技术(智育)建设。以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为目标,以总支党建为载体,开展“党建引领业务深度融合 依托特色专业服务社会”活动,打造“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专业一服务”党建特色,不断提升特色专业的专业特色效度,提升学院学术效益与社会效益品牌美誉度。探索建立易挂科目朋辈帮扶体系,会同教务、网络信息等职能处室建立易错试题数据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学长加入帮扶团,利用手机应用接单等方式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重点关注两头,学业成绩差的想方设法拉一把,学业成绩好的锦上添花再助力,稳定中间部分,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整体积极向上的学风风貌。(一)党建+教学,双语领学助拓思政建设坚持“课赛融合”,以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等各类比赛为契机,以英语专业师生为主体,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部分重要著作的师生“一对一”英语音频录制及热词表达汇编,录制“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相关课程的思政微课。将党建、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创新思政教育学习平台,丰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领学音频、微课制作等形式拓展思政新路径。

教工第一党支部英语专业教研室老师领学热词(二)党建+实践,校地融合助力地方发展探索“党建+互联网+营销专业+地方产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整合学校、学院、企业、地方的有利资源,结合固阳县本地产业和地域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品牌项目。先期依托营销专业师生,深入农户一线调查研究固阳县下湿壕镇黄芪种植情况,详细了解种植户的产销模式和经营状况,帮助种植户拍摄产品营销宣传片并开展促销活动。实现以党建带动师生社会实践,促进学用结合,办学更加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聚焦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

营销专业师生到下湿壕镇调研并帮助拍摄黄芪营销宣传片(三)党建+服务,专业力量助提综合治理结合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和包联社区工作,积极发挥心理专业师资人才优势,协助社区做好心理困难群众关怀帮助、矛盾纠纷化解、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等工作,同时组织法学专业师生团队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法律志愿服务,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利用法学专业现有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学校功能,学生深度参与普法工作,以普法教育、法务咨询、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师生法律素养。

法学专业师生到社区普法加强艺术(美体劳)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利用学校周边烈士陵园、校内雕塑等拓展劳动教育范围,通过大美育建设培养学生形成方法科学的艺术。(一)加强学工建设,提升育人本领重点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学工人员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的工作机制,以榜样的力量促动学生学风质量逐步提高。一是完善队伍建设。成立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总支副书记、学生工作科、团总支、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学院学生工作人员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校关于学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管理、培训、考核等制度,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育人力量下沉,学院学生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为学生提供思想解惑、心理解压、学习解困、生活解难、就业解忧等个性化、精准化辅导,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通过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思想引领的力度、立德树人的效度。二是深化能力提升。不断提升学生工作人员素质能力,鼓励积极申报思政课题项目,发表高质量文章。积极争取参加各类研修培训,以各类培训为支撑,着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能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努力提升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三是注重培养典型。力争获得校级及更高级别“最美辅导员”荣誉称号,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学生干部座谈会(二)坚持价值引领,丰富教育载体一是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推动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文化自信等有机融合。围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入学、主题党团日、主题班会、毕业生离校等时间节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学校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要求,着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强化网络思政内容供给,打造一批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网络文化作品。三是注重文化浸润教育。搭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平台、党团活动空间、学习园地,着力打造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浸润空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各类知识竞赛为载体,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书会、经典诵读、典故研讨、节日诗会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

组织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三)完善奖资体系,拓实心理品质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完善档案、动态管理。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厚植感恩情怀。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输血”的同时强化自身“造血”,重点关注被资助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引导其在感恩的同时注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弘扬励志精神。强化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组织上好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心理课堂讲座。做好学生日常心理排查与心理约谈,将心理问题学生情况及时反馈至专业任课教师,通过教与学协同互动保障问题学生挺过难关。以心理“问题”这个问题导向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难点痛点堵点,形成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不同覆盖面的心理谈话机制,及时化解学生-学生间、学生-学校间、学生-社会间、学生-家庭间、学生-自己间的各种各类矛盾。通过经常走访学生宿舍、教室,班主任、辅导员谈心、家校沟通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和心理动态,帮助学生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不断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学院领导读书会

资助知识竞赛

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四)提升就业质量,凝聚学风合力持续做好就业创业管理。紧密关注当前专业的市场需求情况,落实大学生校园全程化生涯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校友信息库,及时了解毕业生工作动态,采取“请回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校友的切身经历及经验回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的一个支撑依据。探索建立就业工作指导室,积极引入企业资金,聘请专业力量从简历制作、面试辅导、沟通技能等方面提高就业软本领,以保持良好的就业率为基础来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以较好的就业工作水平形成积极动力,凝聚学风合力。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析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下一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深化“一三五”工作法,力争做到学风建设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强化工作协同保障,使每一项工作细化、实化、微化,努力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实践上扎根见效,推动形成招生-培养-就业整体工作机制,形成评价-整改-提升质量文化机制,形成思政-心理-安全系统保障机制,形成奖资-建设-发展融合贯通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大学风建设格局。

排 版:刘 慧

编 辑: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责 编:王 圆

审 核:李广霞

终 审:王亚娟

上一条:【包医新闻】我校召开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5月第4周调度会
下一条:【包医新闻】我校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举办202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关闭

Baidu
map